
卞桂平,1976年,男,安徽宿松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后、美国Rutgers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伦理学。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及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各1项,其它省级项目6项,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2 项,独立出版专著4部。在《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云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 60余篇。曾获赣、粤、桂、琼、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以及南昌工程学院“青年教学之星”、“教学名师”等荣誉。人生格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附 件:
一、科研课题
(1)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共精神培育的伦理基础研究》,15BZX110.
(2) 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共信任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19BZX119.
(3)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一等资质项目,2016M590400.
(4)主持完成江西省博士后科研二等资质项目,1402027C.
(5)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共精神培育研究》,12KS14.
(6)主持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实践活动中的人的品质与行为研究》,ZX1306.
(7)主持完成江西省教改项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XJG-10-18-20.
(8)主持完成江西教科规划项目《现实与未来: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08YB086.
(9)主持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公共信任培育的伦理基础研究》,ZX1509.
(10)主持完成江西省教科规划项目《高校青年教师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研究》,16YB149.
(11) 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影响力研究》,11BZX066.
二、出版著作
(1)《论人的品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 年 9 月出版,获华东地区 2016 年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评选中获二等奖,独著。
(2)《人—品质—行为的伦理价值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版,独著。
(3)《底线道德论》,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年 11 月版,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著。
(4)《老子十二讲》,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0 年 6 月版,独著。
(5)参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三、发表论文
(1)伦理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路探微,《求实》2012(7),1/1.
(2)当代中国认识论与人学的走向——《夏甄陶文集》出版座谈会综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1/1.
(3)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世界:主体意识及其培养,《理论导刊》2011(6),1/1.
(4)“三位一体”的精神形态与当代青年的生存困惑及自我调适,《理论与改革》2011(2),1/1.
(5)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困惑与重塑,《求实》2010(12),2/2.
(6)困境与超越:师生关系的生态学转向,《南昌大学学报》2010,2/3.
(7)自由与孤独: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心理机制探析——从弗洛姆《逃避自由》一书说起,《理论导刊》2010(8),1/1.
(8)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问题研究,《理论探索》2010(3),1/3.
(9)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与多方协同治理,《理论探索》2010(4),1/2.
(10)教育主导关系调适的生态智慧,《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3),2/3
(11)回眸与展望: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理性审视,《湖北社会科学》2009(5),1/3.
(12)当代农民精神世界构建:主体意识及其培养,《理论与改革》2008(3),1/2.
(13)从我到我们:公共性哲学的当代阐释,《光明日报》,2020 年7 月13 日,15 版.
(14)新时代社会公共信任建设的伦理基础,《理论导刊》2020(6),1/2.
(15)伦理正义:公共精神培育的中国进路,《南昌大学学报》2017(5),1/1,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重要论点转载。
(16)知识分子群体社会主导价值认同的问题发展轨迹,《理论与改革》2017(3),1/1.
(17)“道德冷漠”的“被迫”形态及伦理调适——基于亚里士多德行为理论的考察,《求实》2016(10),2/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8)基于伦理视阈的公共信任意涵阐释,《南昌大学学报》2016(3),1/1.
(19)略论中国公共精神史:伦理流变与轨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3),1/1.
(20)法治与自由: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6(2),1/1.
(21)刍议公共精神的伦理意蕴,《云南社会科学》2016(1),1/1.
(22)略论“伦理能力”:意涵、问题与培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1/1.
(23)伦理精神:爱国主义之价值维度,《理论月刊》2015(7),1/1.
(2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路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2.
(25)从主体意识到公共意识:现代人价值思维之应然转换,《理论导刊》2014(6),1/2.
(26)公共精神的伦理形态及逻辑进路,《云南社会科学》2014(3),1/1.
(27)人的品质与行为的主体性之维,《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2.
(28)“思维与存在”视角中的虚拟主体论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5),1/1.
(29)论“理性的公共性与公共理性”之哲学意蕴及启示意义——基于康德 1784 年两篇文本的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13(4),1/1.
(30)公共精神:共产党员的核心品质,《中南大学学报》2012(4),1/1.
(31)儒家伦理中的公共精神困境与超越径路——以“差序格局”为视角的分析,《江 汉论坛》2012(8),1/1.
(32)“道—德”生态及其现实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12(8),2/2.
(33)公共精神的“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现实意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4),1/1.
四、主要获奖
序号 | 时间 | 奖项 |
1 | 2021 | 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
2 | 2021 | 江西省优秀思政课教师 |
3 | 2019.09 | 南昌工程学院师德标兵 |
4 | 2018.04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底线道德论》) |
5 | 2018.12 | 南昌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
6 | 2018.05 | 南昌工程学院“我的初心故事”一等奖 |
7 | 2018.06 | 南昌工程学院“校园文明大家谈”一等奖 |
8 | 2018.03 | 南昌工程学院“金点子”比赛优秀奖 |
9 | 2018.12 | 南昌工程学院教学标兵 |
10 | 2016.12 | 南昌工程学院教学标兵 |
11 | 2016.11 | 南昌工程学院党员示范岗人选 |
12 | 2015.12 | 江西省高校师资培训论文评选三等奖(1/3) |
13 | 2014.09 | 南昌工程学院优秀教师 |
14 | 2013.10 | 赣粤滇琼贵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比赛三等奖 |
15 | 2013.11 | 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
16 | 2011.10 |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17 | 2011.12 | 江西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3) |
18 | 2010.07 | 南昌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5/5) |
19 | 2009.12 | 南昌工程学院青年教学之星 |
20 | 2008.12 | 南昌工程学院教案、课件比赛三等奖 |
21 | 2007.12 | 南昌工程学院讲课比赛二等奖 |